思政工作简报(第3期)

时间:2020-12-22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举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交流会

近期,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召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交流会,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会上外语二部党支部书记黄勇对支部活动进行总结。党员教师代表交流探讨了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指出了外语课程思政的关键点,明确了外语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角色和定位。部分学生代表分享了大学英语课程中课程思政学习的体会。

现将有关发言材料整理如下,以资借鉴。


交流发言材料1

每一滴水都汇成课程思政的海洋

大学英语二部 陈峰

当今世界,信息芜杂,人声鼎沸。大学要守住精神的象牙塔,就要在消费时代的洪流中鼓励学生找到人生的坐标。课程思政就是守护大学精神的卫士,是引领正确价值观的白色海鸟。

课程思政适用于各个学科。作为地地道道的一名理科生,刚刚接触到课程思政这一理念时,我当时的想法是:这是要在课程当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生的接受度如何?在今年上半年参加完西安理工大学第二届课程思政讲课比赛后,我的想法彻底发生改变。当时参加比赛的老师来自6个不同的学院,其中土木建筑学院的王垠老师通过iron ring,也就是工程师之戒,引出失稳问题,并联系港珠澳大桥实例计算失稳的临界值,理学院的刘锴老师通过光的圆孔衍射问题,探讨中国天眼FAST提高精度的可行性,这些老师都巧妙的将思政元素融入授课内容,让我获益良多。

课程思政的核心应是润物无声,盐溶于水。But, Its easier said than done.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学科的差异性,但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学科的共通点。如今学生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知识,但如何把知识整合内化,这是所有学科面临的问题,比如本学期第6单元的篇章体裁为研究报告,我列出研究报告的几大要素,让学生小组协作,共同完成研究报告的框架,这就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第6单元A篇与B篇针对学生兼职这一话题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容的观点,通过小组讨论,全班共同探讨了学生兼职的利弊,体现了哲学中的辩证思维。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我让学生回忆并分享他们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或一位老师,学生并不是因为学了哪个公式或者背了哪个单词而记住了这一节课,随着时间的流逝,知识的忘却,学生记住的就是知识背后我们所融入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逻辑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通过教的改革实现育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例如,本学期第二单元主题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我要求学生翻译中国古诗《游子吟》并进行集体朗诵,赏析中英语言之美,品味亲情之美。因此,无论教学手段如何变化,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作为教师党员,我们都希望通过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其能力,增加其智慧,最终塑造其优良的品德。


交流发言材料2

让课程思政在英语课堂里丰盈

大学外语一部   张玲

英语课堂,培养的是学生汇通中西的表达与能力;课程思政,考量的是学生理解世界的眼光和胸襟。二者共同孕育的是当代大学生丰盈充实的精神品格。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学生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受众面广、课时量大、思政育人功能不容小觑。作为大学外语教师,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实现语言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成。 因此,我们大学外语的课堂实践中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

 一、挖掘探索《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元素

1.从课程特点出发,挖掘思政元素。用原汁原味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帮助学生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开拓国际化视野。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到语言学习中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教师将这些内容提炼并结合当前热点时事或社会现象,转化为吸引学生眼球的、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接收到教师在人格修养和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2.从学校特色出发,挖掘思政元素。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结合学校办学历程、校园文化、发展特色,挖掘课本中的思政元素,其内容更易被学生所接受、认同。例如: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科技与创新单元主题中,有机融入科技强国,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并引入我校优秀校友事迹,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喜爱,对学校的敬爱,对国家的热爱,如飞机心脏“主刀医师”孙红梅和参与并主要负责雷神山医院强电设计的王云鹏,将身边的榜样和事迹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弘扬校园文化,彰显西理工人的风采与担当,切实增强大学英语教学的时代性、实效性和思想性。

.在《大学英语》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上进行探索

主要以主题导入、词汇讲解、文章写作、翻译练习等方式融入思政元素,传递正能量,实现价值引领。例如:在进行翻译练习时,教师会引导学生在翻译时留意中西方思维方式的转化,并适时添加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思政元素。例如,增加介绍我国传统习俗、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社会发展等内容的翻译,让学生在练习翻译的同时了解我国历史文化,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叹社会的发展进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每个日常教学环节也可以发挥育人的作用,签到点名、讨论发言、点评作业、单元总结等等,教师通过积极、正面的引导,都能起到独有的暗示、模仿和同化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学生个体和思想上的变化,达到社会所要求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化的要求,实现思政元素的无形融入。

《大学英语》用于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让英语课程不仅成为语言基础课程,也成为素质教育课程和文化传播课程。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隐性思政功能,帮助学生成才,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及接班人。


交流发言材料3

探索钻研教学新模式 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

大学英语二部  宋雨晨

课程思政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之一,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线上教学期间,我主讲的课程为大学英语视听说拓展课,鉴于此,我将以《全新版大学英语是听说教程》教材为例,分享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哲学是相当重视情感的,所以我把传统哲学的真情实感分为生活-感性、意义-价值、超越-境界三个层次来引入大学英语的教学中。

在本学期线上教学中,我给学生分享了一篇演讲,这位演讲者他非常特别,他是一场严重的飞机事故中的幸存者。他在台上感性地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遗愿清单,对死亡感悟和诠释。在分析这篇文章的主题时,我们首先要肯定他分享的意义和价值,比如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不再拖延,改善人际关系中的负能量,做一位好父亲等。

但在这之后,我也从另一角度切入这篇演讲的主题。因为在该演讲中,作者在危急时刻下对人生的思考都是从个人层面出发的,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意义-价值的层面思考并努力上升到超越-境界的层面,鼓励学生把人生目标的追求放眼于社会、国家和全球,而不仅仅停留在自我和对家庭的贡献。所以,我在英语课堂中加入了新冠疫情的相关报道,选取了《礼记·大学》中孔子提出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比我国,同样在发生紧急情况下,更多的个人是选择无私为人民、为国家奉献,甚至付出生命。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让他们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我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厚植家国情怀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让学生明白胸怀天下的含义。所以,我分享了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里写到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面对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我国也应力所能及的帮助、支援其他国家,向世界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方显大国气度。

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进而思考人类的发展未来,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鼓励学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发出中国声音。

以前我们英语教师进行的跨文化教学更多是停留在对比的层面,但现在我认为我们可以在对比中西意识形态的差异后,建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对比中认识到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由衷地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拔高学生的梦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新时代青年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感。

以上是我线上教学过程中一个小小的思政点,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我们的大学英语课程将继续以课程为载体,将传授知识和思政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发、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让文学与文化起飞,思想与思辨共舞。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青春正能量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创造中国价值、发挥中国力量。以此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


交流发言材料4

立德树人    润物细无声

大学英语二部  李银玲

一个学期的线上教学结束了。这是一次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洗礼,带给我无尽的思考。不仅是对后疫情时期教学的反思,而且是对课程育人的思索。

我主讲的课程是《传统文化与翻译》。在开启这门课程之前,我就在想,什么是文化?为什么要让学生用英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在整个课程进行期间,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多的是通过倾听学生的“声音”,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教师,我肩负的职责,任重而道远。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课是讲解中医,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小组作业:比较中医和西医的异同,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第二次上课的时候,学生小组代表侃侃而谈。一个男孩子郑重其事的说:“老师,我觉得中医没用,国家应该废除中医!

我震惊了!!!当时课堂讨论区一片沸腾……隔着电脑屏幕,我能感受到课堂紧张的氛围。印象深刻的是另外一名学生在留言区说道:科学应该使人明智和理解,不应使人愚昧和狭隘。我当场没有去指责这个孩子,而是问他:“你为什么觉得中医没用呢?”后来才明白原来他受过中医的害。接着,我从中国抗击疫情的实际出发,引用专家的经验分享,向学生详细讲解了中医在我国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一分为二看问题。显然这个学生关注的是“小我与中医”,而不是“大我与中医”。“大我”应该是祖国、人民和世界;“大我”应该是一种家国情怀!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说:“学生丧失本土文化的认同,这是令大学校长睡不着觉的问题”。是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四川大学校长石坚说道,“在我们的人生当中,让人最难忘的是我们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老师。一位老师影响学生或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往往不是他/她讲的一门课,而是他/她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举止,给予学生激励,让学生去发现自我。”

面临Globalization ,我们的学生十年,二十年后能否代表中国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每个大学,每位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学识,能力和智慧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我们也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


交流发言材料5

润物细无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外语二部  谭鑫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旨在通过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学,以此完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基本道德观和责任意识,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及理想抱负。大学英语的教学内涵并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思维能力,更着重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课程思政”理念要求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围绕我国全体国民的精神追求构建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保持辩证、清醒和独立的思维,能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理性升华,从而将英语学习和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社会发展进步以及公民道德建设进行融合,将英语知识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推动当代大学生的内在精神文明追求。

一.教师先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

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时,教师首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和行动。

一方面,教师要坚定大学英语教学在政治理念上的立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即强调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人文属性方面,教师要准确定位课堂教学,明确通过教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为人师表的责任感,根据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的家国理念、政治素养,让学生通过中西文化交流,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竞争力,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语言教学讲究“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之所以会遭遇瓶颈,就在于单调枯燥的理论教学忽视了教育的感染力和引导力,以单方面的灌输强行向学生传授知识,无法达到内化于心的作用。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一言一行为学生做榜样,和学生深入接触,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政治素养水平,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从而营造出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开放性学习氛围,能有效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识。

.立足课堂教学,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英语教学模块化融合

《庄子·逍遥游》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追求顺其自然无所依,最终获得无穷的自在自由。教师采取在开学第一课播放《庄子·逍遥游》英译本,以此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引导学生要自由必须先自律,如何利用“自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桃花源记》也是非常恰当的教学素材,教师通过高质量的PPT和精致的视频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让学生们爱看、爱听、爱学。课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场所,教师结合时代的案例用小视频展示了中国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给学生以启发。政治、经济、文化、一带一路......一个个四六级考级热门词汇在视频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融合,激发起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更激发了学生们勤奋读书的热情。

.深入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教材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依据和基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融入,则必然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英语教材在结构、理念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开发现有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文属性,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融合。如,当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教学内容和方向集中在英语文化、英语思维模式中,而相应地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接受大学英语教学时存在传统文化失语现象。教师可以积极发掘教材中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联的知识点,如,传统节假日、传统文学、历史、政治等,并学会在授课中进行延伸教学。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积极开发课外阅读教材。课外素材的开发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部分有关的英语读物,或者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英语翻译实践活动,如,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古诗词的意象,并让学生在课后分析如何翻译中国古诗词,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文化现象。同时在教学中,从教学政策制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编写到课程体系设置以及自编教材等几个角度出发探索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为学生编撰囊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英语教材知识和课外选读素材。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

在高校中,大学英语的相关文化活动十分常见,而实践教学在整个思想政治教学体系中的必不可少。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融入到英语知识的特点,这种颠覆性的实践教学形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也可以和社团合作,开展各种基于网络的英语实践活动群体,让学生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并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交流参与心得、分享活动体验。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英语教学抑或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是两种学科体系在人文共通性上和内在知识关联性的融合,不仅能拓展学生英语学习视野,丰富英语学习资源,更能帮助学生将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塑造结合起来,推动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交流发言材料6

行程万里 不忘育人初心

大学外语一部 毋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在探索“课程思政”内涵的过程中,它的核心词——“育人”是我从未疏离的指南针。育人应该是大学精神的本质。大学教育并不是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是恢复人类的天真。因为只有天真的人,才会敢于追问关于世界的道理。在我看来所谓课程思政,正是一种隐性教育,是一种有情有义有温度的关于世界观的教育。

既然大学教育的从事者都应该是课程思政的参与者和改革者,大学英语课堂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还有非常广阔的空间。首先我认为教师要勇于尝试不同的教学思路,并对这些思路进行合理的综合,通过一种更富多种可能性的学习场域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个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研究本专业的优秀课程案例,也需要广泛学习和涉猎其他专业再实际教学中是如何提炼和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寻找通用的育人元素。

以去年我参加外教社讲课比赛为例,当时我选择的主题是三封感谢信,这篇文章是通过作者在感恩节受到触动之后给自己的父亲,老师和祖母写的感谢信展开的,学生不仅需要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熟悉书信的表达写法,同时建立心怀感念的心态。但是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和思政部的老师做了很多的沟通,他们的建议拓宽了我的思路。比如从个人的感谢信的可以上升到中国传统的家书层面,除了感谢生命中的善良和温暖,书信在不同时代还扮演着的角色,它可能是战火年代的萧红在香港给弟弟的一封信“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的信念,可能是习近平总书记下乡时代的家书……感恩节这个文化符号学生太熟悉了,但是心系天下,为国为民,家书一封抵万金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这节课其实的真实效果比讲课比赛的效果可能更饱满一些,因为学生是真的提了笔,写了信,动了情。

在挖掘育人素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创新性和思想性也是建设课程思政的动力。对于现在的学生,他们信息获得已经不存在障碍,但是学习动力、注意力思辨力,把知识学活的能力还很稀缺。教师根据自身课程内容的特点,对传授信息进行多维度认知,将其融合转化上升为更具普遍性的解释逻辑,从而使观点结论更具说服力。在这个路径中,我们挖掘的元素、运用的思路不是死板老套的,方法也不能太刻意太明显,应该是具有普遍性和思想性的,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在教学中孕育和培植一个思政元素的周期可能很长,也许并不是以教学课时的结束为终点,需要教师进行长久的等待和打磨。几年前我在讲授大学英语教材中“为自由而战”这篇文章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黑人奴隶运动探讨“英雄为谁而战”的话题,但是当时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反映比较淡漠。今年网课期间,新视野大学英语有一课是探讨医生的选择,当时我组织学生分组翻译了《经济学人》关于李文亮医生的讣告,这不仅对于学生写作和翻译能力是很大的挑战,学生也敢于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原疫情“逆行者”的平凡与伟大。同时也是在这一部分的课堂活动中我建议学生观看纪录片《人间世》,让学生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理解更为充实,他们在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输出时的观点就更有依托。最可贵的是时隔几年,我们再次谈到“英雄”的话题,学生告诉我,在这个时代做英雄是有风险的,但是当危难到来的时刻,英雄其实就是穿上盔甲的普通人。学生的回答印证了我们经常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育人,它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绝对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我们能做的或者说我们一直需要做的就是把原本灌输性的课堂转化为思考型课堂,把知识课堂变为情感课堂,在大学教育中引领学生思考关于“人”的真正意义。


交流发言材料7

爱国情 报国行:《汉英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学习心得

经济181班学生 吴菲

2020年注定是生命中独特的记忆,记忆之一就是我们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完成了《汉英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课程的学习。虽然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温暖,但我仍然从这门课程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体味到了不同的感受。

通过学习,更让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该课程覆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以及它们对应的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有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的儒家道家思想,也有寓意丰富,历史绵长的十二生肖。有包含人间烟火气的中华美食;也有修身养性,天人合一的中国茶文化,更有壮志谐风雅,咫尺筑天堂的苏州园林建筑。泱泱中华,万河江古,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在生活的各各方面,我无比的幸运可以通过这个课程让我窥探中国传统文化的每一个角落,对曾经了解的部分有更深入的学习,对曾经未曾涉及的地方有了更大的兴趣去了解,也更提升了我的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

通过学习,更让我体认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在课程中的十几个板块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TCM—中国医药学。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学包含药草,食疗和针灸推拿,同时中医药还蕴含着道法自然,阴阳平衡的内涵,运用的是整体性、调和性思维。 比如中医药的保健养生功能。中医秉持“天人合一”理念,认为保健养生也需要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与四时相合。春天太燥,吃点儿清淡的;夏天暑湿,吃点冬瓜、薏米粥等去湿的食物。不同的季节,用不同的养生方法,这既是知识,也是文化,更是一种健康而雅趣的生活方式。 

通过用英语学习中国文化,我明白了中西方语言的表达差异与翻译词句的不同方法,让中国文化传播没有语言与文化的壁垒、通过英语正确的表达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中国文化。更让我们有底气与责任在世界舞台上传播中国文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或许回望祖先们走过的历程、留下的创造、挥洒的情感、坚守的风骨,更能让我们体认中华民族究竟曾为世界文明贡献过什么,而今天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又究竟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在国际舞台上传播文化。

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我和我的祖国,我和祖国的文化在英语课上获得了另外一种链接。我爱的土地和文化从不是空泛的,深厚的爱国情,高远的强国志,落脚点其实就是务实的报国行。回归英语课堂,我们的报国行就是坚定文化自信、胸怀家国、勇往直前。


交流发言材料8

用英语打开祖国的“书”

经济181班学生 贾璠

上学期的英语课是别开生面的英语课,通过线上授课的方式,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汉英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这门课程,网课虽然有它的局限所在,但是我还是从这门课程里面学到了非常多。尤其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意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与珍贵,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京剧。

京剧在发展,在创新,在与时俱进,并没有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在推陈出新,并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但同时京剧又是刚毅的,老师所讲的梅兰芳大师爱国蓄须不愿意为敌人唱戏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个人,文化可以存在于方方面面,文化甚至可以被篡改,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带给每个人对于家国的归属感是改不了的,就像中华民族的历史总是有苦难所在,但是先辈们昂首挺胸的前行,中华民族就会在21世纪的今天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在课程中我学习到了,京剧不仅唱出了古老的中国风,更唱出了先辈们的智慧,唱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这些大学生更能深切体会到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更能自信的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21世纪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代表,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不能是闭门造车的事情,一定要和国际接轨,才能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这门课程里,老师用精美的PPT向我们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特有名词的正确英语翻译,图文并茂,惟妙惟肖的给我们极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课程的安排也很科学,比如在12生肖那章,老师在讲解12生肖历史的同时,还用西方的十二星座做对比,在京剧那章,know morepart里面老师又讲解了与京剧息息相关的脸谱文化,每次课后都会布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小作业,让我们更深刻与广泛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在学习云平台的mooc老师们也准备的很用心,每节的课程开头与结尾都充满着古色古香的中国味,老师上课的语调温柔又平仄起伏,很吸引人的注意力。通过这样严丝合缝的学习,在更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确切的国际化表达傍身,语言的壁垒在课程中被消除,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能更确切与自信的传承,发扬与表达中国传统文化。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通过共建“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我国与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科技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我国的文化有了新的机会与更高的平台去扩大它的影响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新一代青年要与国际接轨,紧跟时代潮流,运用国际语言正确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让中国文化有更强的影响力,让我们的民族保持着文化自信!


交流发言材料9                         

从英语开始,让青春继续

机206班学生 贺嘉航

一学期的大学英语的学习即将画上句号。跟高中英语课堂不同的是,大学英语课堂让我收获到的不仅是纯粹语言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情怀。

课堂形式更加活泼,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在高中,大家看着的是成绩。觉得成绩大过一切,然而在刷分的路上越走越远,导致诸多的“哑巴”英语。而在大学每节课,老师都在用心地引导我们去探索和发现未知的自我,引领我们的价值取向,把更多机会课堂机会留给我们以小组的形式去探讨。在这一过程中,我感受了到团队的力量,也向身边的成员也学到了很多很多,每个同学都可以是我的良师益友。经过一个学期的英语学习,我又燃起了对语言学习的激情和热情,敢于开口说,敢于勇敢地表达自己观点。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学习第五单元《克里夫杨—意想不到的英雄》时,一个61岁的农民,穿着橡胶靴,用5天,15小时,4分钟时间夺得了世界超级马拉松冠军,打破了世界纪录。从他的最初的不被看好到最后的夺冠,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靠的就是坚韧的毅力,以自己方式去努力!在讲解完课文主干内容后,老师问我们:谁又是你心中的英雄呢?全班以小组形式展开了讨论。 当时有同学提到了今年前半年抗疫过程中在各个岗位上坚守着的每一个人。他们不仅是钟南山,张文宏这样响当当的人物,也是奋战在一线的无数个普通的医护人员,警察,志愿者。很多人在前往武汉前,不假思索,可又有谁能在和平年代轻易地经历生离死别?他们的心中一定有他们想全力守护的人,所以他们的信念远远超过了心中的恐惧。那一句句活着回来和别告诉她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儿女情长,更多的是中华民族的同胞们对自己民族,自己家园,自己的十四亿同胞的责任与担当。令人动容,令人敬佩!那一刻,我在深思: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的价值何在?三年后,当我走出象牙塔,走上工作岗位,我是否也能够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呢?如果说我的一生终究是平凡的,我愿意在需要的时候点燃生命火炬,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那一刻,英语课堂带给我的远远超过了语言学习本身,而是赋予我对人生价值的思索。

我还记得英语听说课堂上,当老师结合单元主题问到我们应该去感恩哪些人这个问题时,同学们畅所欲言,有同学说应该去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因为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老师赋予了我们知识,也有同学说应该感恩这个世界,因为世界让我们生活如此斑斓,还有同学说应该感恩那些在危难时刻,伸出援助之手的人……顿时,我脑洞大开,我觉得我要感恩得太多太多,感恩每天清晨的暖阳,感恩校园里的清洁工,感恩母校,感恩心中的梦想,激励我一路前行。感谢英语课堂包容我的语言学习情怀和感受,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而我和我身边的青春力量也会是未来时代的生命力所在。

 

上一条:思政工作简报(2021年第2期)

关闭